火龙果病害发病规律分析中部茎节发病严重
老刀注:学农技,问专家,查病害,请下载农管家APP。
火龙果病害发病规律分析
根据我们观察,火龙果病害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品种
不同火龙果品种抗病性不同。目前在我国栽培的品种主要有珠龙、红仙蜜果1号和白玉龙。粤西地区大量栽培的品种只有白玉龙,而红仙蜜果1号的种植面积比较小。据我们观察目前大量栽培的由台湾引进的白肉品种白玉龙发病率普遍较高,病株率在60%以上;而从越南引进的泰国白肉品种白玉龙至今未发现受到病害侵染。由于红肉品种在粤西地区种植面积较小,而且比较零星,故没有对此品种进行调查。
节位
老茎节和嫩茎节发病都比较轻,中部茎节发病严重,其原因是中部节位代谢活动没上部幼嫩节位的活跃,同时表皮层的腊质层还没完全形成,这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因为老茎的表皮层已经木栓化并且覆着厚厚的腊质层,而嫩节生命代谢活动很活跃,或者新生幼茎仍未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水肥条件和耕作措施
在不同灌溉技术和条件下,病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差别。采用喷灌技术的果园,植株的病害发生比较严重,植株发病率在63.12%以上;这是因为喷灌使果园的湿度增大过快,从而有利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另外若果园里的杂草较多和长时间不清除,病害的发生也比较严重,其中长乐种植园和湛江经济作物试验场就是这种情况。
病原菌数量
对长乐种植园进行调查,第二次发现植株的发病率较第一次低,因为期间对果园发病植株的病斑进行剪除并集中销毁,而且用除草剂清除园地的杂草。对湛江经济作物试验场进行的多次调查中发现,虽然对果园发病植株的病斑进行剪除,也用除草剂铲除园地的杂草,但是由于没有集中消毁剪除的病残体,仍然留在株行间,导致整个果园的病情没有减轻。
高新果品种苗发展基地在土表铺上50cm厚的垃圾肥,植株间根本没有杂草,而湖江镇某火龙果种植地是采用高垄种植,植株间也没有杂草,这两个果园的植株发病率远远低于另外其它两个果园。这些说明:火龙果种植园中的病原菌数量积累得越多发病就越严重;合理施肥和清除田园杂草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季节、气候
粤西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处沿海,全年的温度、湿度都较高,均有利于火龙果病害的发生;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可知炎热的夏季更利于病害的发生。
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病虫害识别与防控
Hello,伙伴们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igou365.net/fbfw/1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