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咖云集这场会为火龙果良种重大科研
12月23日,-年国家火龙果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工作总结及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海南省澄迈县顺利召开。
火龙果的主要生产国:中国、越南、以色列、美国等都保存有种质资源。中国的火龙果种质资源主要保存于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等省(区),主要保存机构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全国火龙果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已达余份。
本次会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做为国家火龙果良种联合攻关首席单位,大会专家云集,来自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等地的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为火龙果良种发展献言献策。
海南省种子总站站长刘春光、海南省种子总站书记冯书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所长陈业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刘永花出席大会并分别发表讲话。
国内火龙果发展情况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代兴介绍了全国火龙果的发展情况。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代兴
刘代兴提到,现阶段全国火龙果栽培面积达万亩,其中广东25万亩,广西31万亩、海南15万亩,云南11万亩,贵州10万亩、福建3万亩、其它省区9万亩。
△全国火龙果栽培面积
刘代兴详细讲解了各省市火龙果产量和品质最好的月份,以及各省份火龙果产量、价格和成本。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在11月之后逐步达到产量和品质的高峰。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多在6月份-10月份显示出优异性状。
相较于其他各省,海南和广东的火龙果丰产期平均亩产更高,分别达到kg/亩,kg/亩。
国内外火龙果育种现状及分析
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研究员黄黎芳做了“国内外火龙果育种现状及未来分析”。
△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研究员黄黎芳
黄黎芳介绍,目前,国内外火龙果育种主要还是采取引种、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和芽变育种四种传统的方式,简单易行。火龙果具有花粉量大籽多、后代群体变异大,属间杂交和种间杂交较容易结实等特性,比其他果树育种更有优势。
△桂红龙1号
“国外火龙果育种技术仍然以杂交育种为主,尽管育种研究工作量非常大,但国外做的非常系统且细致,尤其是以色列,值得国内育种同行学习。”黄黎芳谈道。
表1国内已选育的火龙果新品种广东红冠1号、双色1号、莞华红、莞华白、莞华红粉、粤红、粤红3号、红水晶6号、大丘4号、仙龙水晶广西桂红龙1号、美龙1号、美龙2号、金都1号、桂热1号、嫦娥1号贵州粉红龙、晶红龙、紫红龙、晶金龙、黔果1号、黔果2号、黔果3号台湾水晶系列、大红系列(蜜玄龙、蜜宝、金都、红宝龙、金钻等)、台农系列、台优系列等海南紫龙、大龙、临家红韵福建白蜜黄黎芳提出,目前我国火龙果育种存在几个问题:火龙果遗传育种可用基因型少,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不足,种质创新效率低;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等。
针对以上问题,黄黎芳认为应该广泛收集共享火龙果种质资源,加大国外原生种和特异种的引进,构建核心种质库。在加强常规育种技术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探索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和分子育种等的理论和技术研发。重视火龙果基础理论,进一步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基因编辑或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技术,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高效选择性育种。
火龙果种质资源研究及现状分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文斌,做了“火龙果种质资源研究及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文斌
胡文斌围绕火龙果种质资源阐述了火龙果起源及其驯化传播、分类、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种质创新技术研究及其进展。重点阐述了火龙果的分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研究进展。
胡文斌提出了火龙果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别及其分类方法。基于表型建立了火龙果种质资源分类检索表,利用形态学标记、DNA条形码、分子标记等技术完成了火龙果现有主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了主要火龙果种质资源了亲缘关系,初步对火龙果种质资源进行准确分类。
胡文斌总结了国内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和国内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研究进展。介绍了世界各国火龙果种质资源圃保存资源情况,重点介绍了世界各国丰富的火龙果品种资源,包括现在国内少见且没有商业化种植的玻利维亚黄龙果、秘鲁燕窝果、黄锦、美国大果型燕窝果、黄肉仙人掌果等特色优异资源。报告汇报了热科院品资所、广西农科院园艺所、贵州农科院果树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单位完成了国内种质资源的调查、整理、编目、保护和信息系统的构建,建立了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和信息平台,收集保存与保护火龙果种质资源,为各单位提供育种材料和种质信息。与此同时,我国已建立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各种质圃单位均开展了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基于育种目标,筛选了高产、优质、自交亲和、抗溃疡病、耐储运、早花、耐寒等一系列优异亲本资源,为品种选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报告还汇报国内外火龙果种质创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火龙果重要农艺、品质等性状的遗传机理研究进展,为火龙果育种攻关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洪立现场分享了热科院品资所火龙果种质圃保存种质资源的情况:共收集保存种质资源份,其中大陆各省份收集资源份,从中国台湾地区收集资源11份,从巴西、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引进资源18份。另有仙人掌科蛇鞭柱属资源11份,仙人掌属3份,天轮柱属资源2份,块根柱属2份,叶仙人掌资源1份。
探讨攻关成效,继往开来
随后来自海南、广西、广东、贵州、福建、云南的专家学者分别汇报了各地的攻关成效。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李洪立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秦永华教授、广西农科院园艺所梁桂东研究员、贵州农科院果树所蔡永强研究员、福建农科院果树所刘友接副研究员、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刘代兴助理研究员分别代表海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云南各省汇报了国家火龙果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的成效;海南大学汤华教授分享了杂交育种及多倍体诱导育种、补光诱导开花的分子机制、养分吸收与需肥规律等研究成果;热科院海口实验站吴琼研究员分享了多倍体育种、自交不亲和机理等研究进展,海南农科院果树所李向宏研究员汇报了火龙果育种工作进展。各联合攻关体单位通力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培育了“临家红韵”、“粉红1号”、“红冠2号”、“粤红5号”“白蜜”等十几个新品种(系)。
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殷涛带来了临家红韵品种选育及植物新品种权申报讲解,分享了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依据,品种权申请审查的流程和申请文件填写注意事项。
△临家红韵殷涛介绍了以蜜宝为母本、越南白肉做为父本育出的临家红韵新品种特点:货架期长、鳞片不易干枯、切食不流红汁、自花亲和、灯照来花率高。
汇报结束后,国家火龙果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长陈业渊做了总结性发言,陈业渊首席总结了三年来国家火龙果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团队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品种示范推广等方面工作,对国家火龙果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的成效以及亮点工作给予了肯定,对未来火龙果良种联合攻关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出未来我国火龙果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培育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性强、耐储运、适于不同气候区、具有辨识度的优异新品种,为火龙果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陈业渊首席重点强调了火龙果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共同促进火龙果种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张天旗
编辑:小火龙
商务合作、投稿爆料请联系: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igou365.net/zwwh/1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