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有个中国长寿之乡赶紧出发,揭开长寿
热烈祝贺
黔南州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在罗甸隆重召开
12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花专家委员调查部部长林宝等专家一行在沫阳镇来到大小井村,与这里的真山真水亲密接触。
此时,罗甸县沫阳镇江亭村一个简陋的民房外,冬日里的太阳正斜斜地照在墙壁上,岁的罗雅月老人正坐在门前的晒坝边掰玉米。
“多岁了,还是闲不下来。”罗雅月老人的身份证上显示的出生时间是年2月12日,我们帮老人把几筐玉米提到房屋里,老人又拿起镰刀,戴上草帽到门前的菜园里割猪菜。老人每天坚持早餐后到房屋周围挖地种菜。她说,看到全家人吃自己种下的蔬菜,打心眼里觉得开心。老人认为,自己天天做劳动,身体才不会得病。
罗雅月老人
据老人的儿子介绍,老人饮食清淡,平时吃的菜都只经过简单的烹调,没有过多的调料,煮汤时,撒上两三粒砂仁,就美味如参汤。老人回忆,自己一辈子没有生过大病。
在罗甸,像罗雅月这样的百岁老人还有很多。因为这些老人的存在,罗甸在年底成为了“贵州长寿之乡”,年初,又评为了“中国长寿之乡”。据悉,在罗甸县34.5万人口中,百岁以上老人45人,最大年龄岁,占比达11.56人/10万;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7.16岁,比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8岁高0.36岁;8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5.76%,这三项必达指标均高于“中国长寿之乡”评定标准。
天人合一,大生态滋养老寿星
“要成为‘中国长寿之乡’,首先得通过长寿论证,各项数据指标要达标。”罗甸县老龄办主任贲恩立告诉记者,年12月17日,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认证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对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每千名老年人拥有老年福利类收养单位床位数、贫困老年人都能获得政府的社会救助、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数、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设岗数、森林覆盖率或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气质量、生活饮用水标准12个考核项目进行了考核和论证。
据了解,“中国长寿之乡”认定条件极其苛刻。既要考核长寿的代表性,即区域现存活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10万以上;又要考核长寿的整体性,即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水平高;还要考核长寿的持续性,即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1.4%以上。
红水河高原千岛湖景区
“这些数据和指标暗合‘天人合一’的养老养生理念。”据了解,罗甸地处珠江干流红水河畔,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黔桂地质构造、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廓道上的重要节点、支点和枢纽点。特殊的山形水势,使这里一直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罗甸阳光充足。年均日照—小时,成为西南的“阳光地带”。由于山地的高磁场屏蔽了阳光中的有害射线,更多“生命之光”——远红外线提供了足量优质的自然日光浴,活化了人体细胞,改善了微循环,增强了免疫力。这些特殊地理和天气条件都暗合“天道自然”的规律。
在“人”的角度,在罗甸,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尊老爱幼的民风习俗蔚然成风。老人们都与子孙同住,生活有照顾,起居有规律,并且常年坚持劳动,饮食简朴健康。家庭美满,邻里和睦。长辈到了六七十岁,晚辈都要为老人制备寿棺,置办“添粮补寿”,都以四代同堂、五代同堂为荣。这对老人是莫大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祥和的生活环境,悠然的生活状态,充实的生活内容,形成了古朴、恬淡、豁达的养生情怀,拥有了温润、安乐、幸福的长寿品质。
罗甸长寿老人
罗牙村与大小井相邻,全村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3人,90岁以上老人有10人,岁以上的人有3人,是罗甸县有名的长寿村。长期以来,罗牙村人饮用大小井的村里的喀斯特溶洞里流出的水,吃自家田地里种的菜,自己圈里养的猪。村子在青山绿水间,生态环境好,这里的人生活节奏缓慢,生活方式简单,生活状态放松。
医养结合,新模式探路大健康
12月4日,清晨,罗文化与同龄的几个退休老干部一起来到城东新区,开始了每天的必修课。“每天步行一公里,身强体壮赛马驹。”罗文化老人告诉记者,城东新区大道修好后,他和几个“老伙计”就一直在这里散步,一栋栋楼房“成长”起来,道路两旁的花圃、行道树绿意葱茏,常听到鸟鸣声,心情大好。
“从容有序,不疾不徐,在这样和谐的生活状态里,老年人没有生活烦恼,才能心宽体健。”据罗文化老人介绍,近年来,罗甸县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养老制度和养生体系。
年以来,国家已投资多万元,在建和已建成养老院8所,目前栗木、兴隆、沫阳、茂井、木引5所敬老院已投入使用,逢亭、罗悃、大井还在建设中。投入使用的5所乡镇敬老院共有管理人员27人,集中供养各类特困人员和孤儿共人,集中供养率为38%。年,罗甸县将百岁老人原来每人每月元的生活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元。与此同时,县人社局按月拨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费人.76万元,实现了农村60岁以上老人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年以后,罗甸县采取医养结合的方式,启动了一个个新项目,发力大健康,开始布局养生养老产业。
绿城桃花源项目效果图
4月18日,容积率0.3,绿化率达90%以上,以风情步行街、产权式酒店、精品酒店、水上乐园、温泉会所、养生别墅、养老公寓等位项目构架的罗甸绿城桃花源养生度假小镇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该县全力打造的大健康、大旅游产业翻开新的一页。
9月11日,医院搬迁到新院区。新院区把中医文化、长寿文化、新医院发展的“三驾马车”,并以长寿需求为导向,在中医养老养生上发力,进一步探索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创办名医堂和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开设针灸、推拿、按摩、足疗等完善的中医理疗保健项目。
10月29日,罗甸县养老康复服务中心启动施工。据了解,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5亿元,预计于年11月底建成,项目占地总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养护院、医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及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集老年人康体、养生、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精神慰藉、法律服务于一体,建成后可为老年服务需求群体提供0个床位。
三叠纪板庚滩
刘文俊/摄
为进一步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在2-3年内建成大健康养生基地,罗甸利用“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等品牌优势,打造冬季避寒和休闲垂钓的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健康养老旅游发展新模式,构建医疗机构与康养旅游景区协同发展新机制,实现年成为省或国家医养融合试点县的新目标。
业态融合,大养生形成产业链
近年来,罗甸县以大健康为目标,打造养生养老养心全产业链,建设生态健康城,带动医疗保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社会养老、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养生食品、福寿文化和养生宜居等产业发展。以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重点承接候鸟型养生养老群体,以“环境生态+功能现代”为理念,融合发展医疗服务、大数据信息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服务等配套服务,通过各种优势资源的综合运用,建设贵州南部生态健康城,到年力争成功申报“世界长寿之乡”,打造居者悦、远者来的国际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火龙果种植基地
“罗甸火龙果富含各种营养元素,食用能有效防止血管硬化、心脏病、脑中风,能有效抗衰老,抑制痴呆症的发生,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有很好的制抑效果,是很典型的‘长寿果’。”县果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火龙果是罗甸县的朝阳产业,近年来罗甸县引入了新中盛集团、天旺科技公司等企业,围绕火龙果种植,火龙果饮料、火龙果酒、火龙果脯、火龙果花茶、火龙果酵素、火龙果色素等产业,形成了一整条系统完善产业链。目前,罗甸县现有火龙果种植面积6.29万亩,投产面积2万亩,年产量9千余吨,实现产值1.5亿元,覆盖7个乡镇69个村1.24万户5.12万人,共有火龙果种植企业11家、合作社26个、种植大户余户;打造了2个万亩火龙果产业带,10个千亩标准示范园。
“海升集团罗甸麻山腹地精品水果产业园地处木引镇丛里村、云保村、把坝村,是我县利用麻山地区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封闭的小气候在麻山腹地探索产业扶贫打造了一个精品水果产业园。”据了解,年获得‘贵州长寿之乡’荣誉称号以来,艾力康、神奇制药、海升集团、黔腊坊等企业瞄准罗甸县,纷纷入驻罗甸立项建厂。
“‘中国长寿之乡’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名片,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增强罗甸县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增加罗甸农产品的长寿附加值。罗甸应该大力发展休闲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依托优越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以文化创意为区域大发展的驱动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认为,“中国长寿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给艾纳香牙膏、红心火龙果、美猴王蜜柚、纽荷尔脐橙这些“罗甸特产”带来的长寿附加值不可估量。(罗甸记者站肖家云记者罗贵香孟红)
苗家米酒香
布依山歌甜
山水湖城·玉都罗甸欢迎您的到来!
推荐阅读
震惊!一大批北京人准备逃到黔南!原因竟然是……
别被骗!10种被吹上天却没啥用的食物,你中枪没?
快来呀!罗甸美食齐聚红水河
快来看看,谁是本周最佳评论奖!
责任编辑:微黔南V姐
投稿:vqiannan
.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igou365.net/zpjs/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