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美食成圣之虫

文、图

赵伟

英卫吃剩了半个火龙果,要和面蒸馒头。

岁近年关,感染春节气息,老母亲习惯动作,随手,捏塑一个火龙果圣虫。

火龙与圣虫相应。红脸和关公一样。愿年景红红火火吧。虽然样子不俊,有点憨萌霸气。

在钦岛渔村蒸圣虫是过年必修课,圣虫与家谱一起荣登高堂,是接受香火朝拜的主角儿。

(大钦岛村民王宏岩制作,拍摄:顾延杰)

圣虫成双。一雄一雌,一阴一阳。一个盘蛇,一个蜿蜒。均头顶鸡冠,身背如意或元宝。嘴里叼着钱币和红枣,踞在莲花座上,一双梅豆眼传递着腾云驾雾、送吉降福的灵气儿。延续了海岛千百年龙崇拜的文化传统。

关于“圣虫”身份和来源,有说是龙图腾崇拜,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版本。说是很久很久以前,一户人家腊月娶亲。八抬大轿吹吹打打。朔风刺骨,风掀轿帘,落叶一片飞落新娘膝头。叶附一虫,蟠屈如龙,气息奄奄。新娘子心生怜悯,纳之入怀,轿夫顿觉肩上沉重,轿子份量陡增。

艰难抬至夫家,拜完天地,洞房花烛。新娘子怕虫子饿着,偷偷将虫子藏匿于粮囤。此后囤粮吃不见少,反而溢增。

经婆婆追问,新娘子道出实情。一传十十传百,此虫由此封圣,号“圣虫”。

于是,蒸圣虫置于粮囤便成了年俗。

(制作:王宏岩,拍摄:顾延杰)

圣虫传说,明显带有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的道德色彩。新娘子与虫的组合也带有企盼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寓意。家有余粮人心不慌,还有什么比吃不完的粮更让人安稳的?那轿夫担上的陡增的重量是把丰年的喜气抬回家的压力。

以虫为圣是很值得探究的。圣虫虽然披着神圣的外衣,但显而易见是条吃粮的害虫。虫害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新娘子的怜悯之心,超脱于利害关系,隐含着众生平等、生态平衡的民间智慧。圣虫崇拜与瘟神崇拜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样看来,以虫为圣是民以食为天的写照。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igou365.net/zpjs/14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