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式创新和省力化栽培是火龙果未来的发

火龙果研究进展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青龙果、仙蜜果、情人果等,属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柱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果树。其中红皮红肉和红皮白肉火龙果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二倍体植物,黄皮白肉火龙果是仙人掌科蛇鞭柱属四倍体植物。火龙果果实外形独特、营养丰富、绿色保健,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花青素及水溶性膳食纤维等,火龙果种植已成为近年来的农业新、特、优、高开发项目,其研究和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进展育种与繁殖

果实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的好坏决定着它的市场价格,因此在育种上应选育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优良的果实。然而,火龙果果实大小、营养成分及糖酸比受树体营养与负载量、气候环境条件、采收期等的影响。所以,在育种的同时,要配合高效的栽培技术,才能获得外观优良、口感好及产量高的火龙果。

火龙果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在2℃条件下容易出现冻害,对火龙果产业损害较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不耐寒是制约火龙果大规模发展的因素之一。广西钦州的火龙果品种“朱香龙”最耐寒,但由于果实小,产量低,不适合在生产上推广,可选作抗寒育种材料利用。张居伟等选育出1个适合北方设施栽培的火龙果新品种“长龙果”,种植于温室大棚中,短时间的0℃以下低温,只要棚内无结冰现象,枝条仍安然无恙。

长龙果

有性杂交作为果树常规育种技术,简单、易行,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选择亲本,深受国内外育种专家的青睐,杂交育种也是火龙果育种的主要手段。黔龙2号和粉肉火龙果自花结实率较高,品质优,可以不配置授粉树;黔龙2号和粉肉火龙果可作为黔龙1号的优良授粉树。

火龙果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及组织培养等。扦插繁殖技术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掌握,又能保持原有的品种特性,最适合大面积推广。GA3对火龙果插条抽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BA对提高梢的生长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进展栽培研究

火龙果花多为夜间开放,其雌蕊与花柱等长或比雌蕊花柱长。这种生物学特性不利于自然授粉,因此自花授粉率低。当环境条件不良及昆虫数量少时,虫媒传粉的成功率较低,从而影响坐果率、果实产量及品质。人工授粉后的坐果率、单果重及果实品质均高于自然授粉。火龙果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配置比例一般为4~6∶1,距离一般以6~8米为宜,1株授粉品种周围栽植8~10株主栽品种。

目前已记载的火龙果病害有17种,如炭疽病、枯萎病、黑斑病、茎枯病、果腐病、茎斑病和溃疡病等。广西防城港市调查鉴定出的病虫害种类共有27种,其中虫害19种,病害8种。病原菌仙人掌平脐蠕孢和革节孢菌病会引起火龙果腐烂病,其中病原菌仙人掌平脐蠕孢还会引起黑斑病、茎腐病;引起溃疡病的病原菌是Neoscytalidiumdimidiatum,会导致火龙果肉质茎和果实溃疡。

进展火龙果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

火龙果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物质、脂肪酸和矿质元素。火龙果果实中蛋白质含量在热带、亚热带水果中含量较高(分别为荔枝、杨梅、枇杷和橄榄的1.5倍;芒果、人参果和菠萝的2~3倍),并含有葡萄糖、果糖、低聚糖和寡糖等多种糖类物质。火龙果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在10种热带亚热带果树(芒果、人参果、菠萝等)中都名列前茅。果实中钾的含量最高,镁的含量次之,其含量与苹果、橙和桃相比,仅钙的含量略低。在火龙果果实、茎和花中均检测到Vc,Vc含量以茎中最高,果实中含量最低;果实中VB2的含量是苹果、橙和桃的20~30倍;茎中还含有VE。火龙果中的脂肪酸主要集中在火龙果籽中,火龙果籽中主要脂肪酸是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

红皮红肉火龙果含有丰富的天然红色素

火龙果中除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黄酮类、植物甾醇类化合物、植物多糖和膳食纤维等功能性物质。火龙果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火龙果茎和果实中,茎中其含量为4.94mg/g,果实中果皮和果肉中含量分别为83.3mg/kg、72.1mg/kg;植物甾醇主要存在于火龙果茎和籽中,茎中含有菜籽甾醇、β-谷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α-香树脂醇和蒲公英甾醇;火龙果籽油中含有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等植物甾醇,其中以β-谷甾醇的含量为最高;火龙果果实中的多糖成分主要是由葡萄糖、蔗糖、果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的杂多糖;火龙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含量为2.33%,远高于苹果(1.2%)、甜橙(0.6%)和桃(1.3%),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62%;在火龙果果肉和果皮富含多酚,是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火龙果果皮对黑素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红皮红肉火龙果含有丰富的天然红色素,火龙果色素中有花色苷和原花色素,而花色苷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

进展采收时期及贮藏

采收期直接影响果实的品质、货架期及耐贮性。在广州,果皮开始转红后7~10天,有光泽出现时,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时可开始采收;白肉火龙果花后25天采收的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较低,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总糖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低,贮藏效果好,为最适宜的采收期。在越南,最佳采收时间为谢花后25~28天;对于供应当地市场的火龙果,最佳采收时间宜为谢花后29~30天。

火龙果属于非跃变型果实,失水萎蔫及腐烂程度是火龙果果实最直观的外观表现。贮藏3天鳞片出现黄化、萎蔫现象;贮藏7天,果实失重率达5%;贮藏12天,果实失重率达7%,部分鳞片基部和果脐开始腐烂,腐烂率达11.1%;贮藏13d腐烂率达50.0%;贮藏16d时果实全部腐烂。目前为止,火龙果的主要贮藏方法还是冷藏,在1~10℃的低温下保存,火龙果不皱折、不失水、不过熟的保鲜期可以超过40天。

火龙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方向

问题冻害是制约火龙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火龙果抗冻措施研究的基础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加强火龙果抗冻种质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研究。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开展火龙果冻害的研究,可加快抗冻基因型树种、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是防治火龙果冻害的一条有效途径。②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加强火龙果抗冻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实现利用外源抗寒基因进行遗传操作,获得抗寒转基因植株,缓解冻寒对火龙果产业造成的损失。③加强冰核活性细菌与火龙果冻寒关系的研究。研究火龙果上冰核活性细菌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阐述它与火龙果冻寒的关系;研究试制有效防冻剂和防除冰核活性细菌及破坏其成冰活性,最终实现控制或减轻火龙果冻寒的目的。

问题火龙果品种单一和品质是影响火龙果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栽培的火龙果主要有红皮白肉、红皮红肉2种类型。红皮白肉鲜食品质相对红肉略差,但自花授粉坐果率高、抗病力强、产量高。红皮红肉鲜食品质比红皮白肉火龙果好,但自花结实率低。因此,可考虑选育口感好、产量高及能自花结实的优良品种。火龙果不耐寒、不耐涝也是制约其大规模生产的因素之一,适合其生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年不遇的极度低温,将造成火龙果生产毁灭性的破坏;雨量太多可能造成根部积水过多、排水不畅引发生理伤害、病害发生和烂根烂茎等现象,影响火龙果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因此,可结合地方实际,选育耐寒、耐涝品种,充分利用国内外火龙果品种和地方野生资源,采用传统育种方法和分子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加强火龙果优良新品种选育工作,为推动火龙果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作好铺垫。

问题火龙果的不耐贮藏性是长距离运输的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果品的采前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处理,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0~25%,而欧美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仅为1.7~5.0%,与此相比差距很大。由于火龙果的贮藏保鲜期短,大规模上市后仅靠鲜销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可借鉴国内外已有关于火龙果产品加工的先进经验,不断摸索和实践,适时开展火龙果的采后生理及产品加工研究。

方向栽培方式创新和省力化栽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火龙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般寿命在10年以上,是一种短期投入、长期见效的果树。但由于前期投入相对其他果树较大,尤其是在非生态适宜区发展,需搭建高规格的大棚设施进行保温栽培,这给火龙果的推广种植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今后应通过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加强省力化栽培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研究工作。

火龙果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目前施肥主要凭经验和生产总结,对火龙果营养吸收特性方面的研究较少,甚至空白。缺乏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内,植株生长量,体内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植株对不同营养元素吸收量动态变化,植株体内养分迁移、转化和分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对其进行营养吸收特性和需肥规律研究,采用营养诊断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这对于平衡施肥,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时期、施肥种类、用量、比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加强火龙果专用肥配制、基质研究、生态果园模式、果园管理等研究,走现代化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之路。

根据《火龙果研究进展.申世辉等》和《国内外火龙果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现状.邓仁菊等》改编









































白癜风能够治疗好吗
白癜风可以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igou365.net/xttz/25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