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被黑得最狠的一次,骗惨了多少人

“东北有自己的货币系统。”

提名今年在互联网上热度“长盛不衰”的地域,东北当属其中之一。

其中的关键词,便是物价——

由于在东北买东西分量足、价格低,甚至低到出乎意料,一时间,东北成了“实惠神话”的代名词。

“比我命还长的香肠”“7块钱3个肉菜的盒饭”等词条下,无数人对这片土地心生向往。

但这之中,也有东北人开始犯嘀咕:突然一下子都夸东北了,我还有点不安呢!

事实上诸多夸赞背后,一些“捧杀东北物价”的担忧,似乎正在互联网上悄然蔓延。

传闻中的大东北,

是真是假?

这种不安并不是没有来由的,最近一段时间,东北就在热搜上“翻了车”。

起因是一则关于“元吃遍东北早市”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

但饶是见多识广的网友们,也被视频中的物价惊得够呛:1元4个油糕、10元一整屉包子(14个)、1.5元一个鸡蛋汉堡……

再加上“元够吃饱二三十个人”的文案,算是狠狠火了一把。

但翻开评论区,画风一转——

不少外地IP的网友心动不已“准备冲”,而更多东北网友的反应:

同一个地方的,没见过这样的物价;如果这么干,老板真的赔死。

来源:抖音评论区

更有当地网友直接赶到早市验证:的确和视频中所说的价格有出入。

来源:微博

事件随即发酵,博主则再次发布一条视频,道歉并回应价格的“真相”——

由于他们一行人来得比较晚,许多食品是低价处理的。

加上同行的有外地人,不断强调自己的外地身份,也让老板“半卖半送”。

简单总结:这段视频,确实有夸大说假话的成分。

来源:抖音

事已至此,“泼天的道歉”来了,最开始的视频也删了,东北网友的担忧却并没有散去。

关于“这么点事到底值不值得道歉”的争论也仍在继续。

因为这并不是第一个走红的“东北物价系列”视频。

每逢秋冬,东北总会“热搜”限定皮肤加身。

短视频中,东北卷饼、炸丸子、盒饭、油条……寻常食物,因为低价与量足,被赋予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最近更有人打出了“拿两万块钱去东北旅游,回来还剩一万八”的口号。

与网上许多地区动辄成百上千的价格比起来,短视频里东北的物价确实诱人。

早市中两块五一个的鸡蛋汉堡,让人垂涎欲滴,也让人不禁感叹怎么如此便宜。

来源:微博

生活气息档案馆

摊开巨大的卷饼,加鸡蛋、土豆丝、豆皮、辣条、烤肠、火腿片,总共也才十几块。

来源:微博

爱上长春事儿

对于在都市生活和工作已久的年轻人而言,人间烟火叠加物价美丽,很难不向往。

来源:微博

新浪新闻,原载“凤凰生活报告”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涌现,情况开始不对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刻意强调物价低,甚至渐渐开始造假与炒作,成为一些自媒体追求的套路。

来源:抖音评论区,下同

这一边类似“35元能买一车火龙果”的价格宣传,让人疑惑“东北这边物价低,是否真已经夸张到了魔幻的程度”;

那一边各种关于“东北菜量大”“东北啥都大”的套路也时常爆火。

内容不断夸张渲染,不到让人感叹“震惊我全家”的态度不算完。

是商贩弄虚作假,还是网红故意为之,已经是掰扯不清的事。

而由此导致的问题却已逐渐显现,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东北物价根本不便宜。

一则关于“20元吃垮东北早市”的视频中,博主因为“6元的鸡蛋饼”以及最终花了28元而直呼:

被东北早市骗了。

就像不少网友说的:块八毛钱的,可能就是日常抹个零头的事;但对于偌大的地域来说,可能就是信誉受损的大事。

东北地大物博,且如早市、自家小馆等少了许多人工、房租成本,物价相对低是事实,个别极其便宜的也有,却远远不能代表全部。

如今年年初播出的《哈哈哈哈哈》第三季中,邓超手捧的一束花就成为短视频剪辑的小热门:

初到齐齐哈尔,节目组给每位嘉宾随机准备了一个红包,让嘉宾用这些钱买一件串门的小礼物。

邓超拿到的红包,里面只有6块钱,但他直接捧回来一束花。

6块钱一束花,这似乎成了东北物价的新标杆。

但被忽略的是,这束花其实是靠邓超“刷脸”得来的,老板几乎无偿赠送。

不仅如此,很多人都刷到过短视频中“点几个菜够吃”的经典桥段——

在东北人或东北饭馆服务员再三劝阻“吃不了”的情况下,依旧爆点N个菜上桌。

“饼比脸大”震惊南方人一整年,“吃半天菜受了一点轻伤”的夸张套路适时出现。

“元够30个人吃饱”“4个菜3个人吃好几天”的话题轮番收割一批批流量。

东北菜也曾陷入被质疑“造假”的漩涡

不断通过刻意造假、夸张曲解等方式捧杀东北后,一次又一次小小的负面消息,都会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让人猝不及防:

本来其实已经算便宜的了,为什么一定要越吹越离谱呢?

《原来东北xxxx》,

流量密码不是这么用的

如今随着东北热度提高,不仅东北物价,东北人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标签。

“羡慕东北独生女”“东北人人均e人”等话题纷纷进入公众视野。

恍惚间似乎已经让很多人忽略了真实的东北到底是什么样的。

东北物价真的便宜吗?其实在相关评论区中,即使是本地人之间的交锋,也层出不穷。

来源:微博

新浪新闻

一部分东北人坚称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么便宜的物价,甚至说视频中出现的,是十几年前的价格。

但另一部分则宣称,自己家乡那边,确实如此便宜。

或许一名网友点出了真相——“你们总是用一个地方定义三个省。”

来源:微博评论区

一亿人居住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一个地区的生活经验往往不能替代另一个地区的。

生活经验的复杂性,也往往不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标签简单概括。

由于地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蔬菜等资源丰富。地缘优势下,东北的物价,尤其是食品方面的价格确实比较低。

加上近年来人口不断溢出,生活成本与消费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物价相对较低。

但东北也有着二三四线城市间的区别,也有着不同地域间的差异。

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物价,和三四线城市的比起来,自然高一些。

四五十块钱一份的外卖有,人均二三百还吃不饱的餐馆有,四百多块钱一锅的铁锅炖有,更贵的海鲜也有。

“原来东北物价这么便宜”这句充斥在社交网络中的流量密码,更多只是造成刻板印象的以偏概全。

关于东北菜,很多人在网上大概也刷到过这样的“六字箴言”:却黑,胶黏,齁咸。

重口味、烹饪简单、动辄大盆/大锅起步,一度成为东北菜的标签。

事实上,人们印象中的东北菜量大,可以归结为农耕时代适应自然气候的表现。

东北天寒地冻,小份菜做好端上桌之后,往往容易凉。

在过去,菜的分量大些,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

东北人对炖菜似乎情有独钟也是缘于此,热热乎乎炖上一大锅,随吃随取,保暖效果也能变得更好。

来源:梨视频(夏厨陈二十)

至今对于部分老一辈的东北人来说,“锅里还有”似乎仍是一句格外令人踏实的话。

不过这些应对当地环境而形成的传统习俗,在今天并不完全适用。

现代人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远非过去能比,炒菜、小份菜也不再是遍寻不到的存在。

“东北人也是人,不是什么来自大胃王星球的特殊物种。”

至于是个东北人就幽默,能够与人搭腔,自来熟,甚至时不时就能整一手“好活儿”——

所谓东北人的“幽默”,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或缺。

曾经的东北地大物博,但天气寒冷、人口稀疏,面对萧瑟与肃杀,乐观外向的性格,成了生存的必备特质。

著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就分析了个体行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行为有着无数种选择,但是一个地域、一种文化中,这些选择是有所限定的。

当特定行为构成了一定模式,就组成了该种文化之下的社会面貌。

可以说,在东北,外向与幽默,实际是广袤东北文化下的一种社会面貌。

但本尼迪克特强调,个体与社会并不是呈现对抗关系。并不是说,一种文化中个体必须呈现这种社会面貌。

汪苏泷也在节目中说,话不能掉地上,其实挺累的

个体呈现差异化,才使得一种文化更加丰富,也更加完整。

说白了,真实的东北是复杂的,难以一言以蔽之,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地域魅力。

真实的东北,

不需要虚假的热度

似乎从许久之前,我们对东北的印象,就处在一种持续的想象之中。

90年代,春晚上的赵本山、潘长江等东北小品演员,将东北的印象引至“喜剧之乡”。

来源:小品《红高粱模特队》

能歌善舞、幽默乐观,再加上口音突出的方言,成为人们对东北人的统一定义。

随着《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电视剧的播出,这种印象又统一附着在马大帅、赵四等喜剧明星身上。

《马大帅》中的“水库浪子”彪哥是一代人的精神图腾

实际上,一直到东北文艺复兴与悬疑剧热之前,对东北的普遍印象,仍然是以宋小宝、沈腾为代表的喜剧演员的气质。

《乡村爱情》斗舞经典片段

随着《人世间》《漫长的季节》等剧作播出,人们逐渐以新的视角审视东北沃土时,这里才显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一面。

传说中的街溜子、社会摇也好,以喊麦为代表的土味搞笑气质也罢。

当东北的复杂性刚刚开始显现时,东北人当然不希望网络的捧杀,让它再度回到某种刻板印象与偏见之中。

来源:《漫长的季节》

真实的东北是什么样的?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实地看一看。

或许你会发现,这里有着物美价廉的早市,但也有着与其他地区相差不大的生活消费水平。

如果你还想问:东北人到底啥样?

东北人的回答可能是——

“嗐,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渴了喝水,饿了吃饭,该咋样就咋样。”

在熟人面前活蹦乱跳,但在生人面前也会转为社恐。

但白山黑水热情、豪放、幽默的整体气质,还是会让你感觉到东北特有的亲切。

如果你是外地人,饭馆老板娘会在点菜时提醒:这些够了,不行再加。

陶醉于冬天的雪景与冰雪大世界时,身边也有东北人说一句:多穿点吧,别冻得哆嗦的,还呲个大牙,露个大脚后跟。

这种时候,别管什么“物理攻击”还是“魔法攻击”了,听他们的准没错。

作者:槽值小妹。本文转自网易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igou365.net/xttz/14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