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成分被农业农村部推荐火龙果将有一批
近年来我国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火龙果仍属于小宗作物范畴。目前我国用于小宗作物的农药屈指可数,相当一部分小宗作物用药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年2月,农业农村部集中批准一批火龙果用药登记,共涉及噻嗪酮和噻虫嗪两个有效成分23个产品,产品均为扩作,生产企业均来自江苏省,均用于防治火龙果(温室)介壳虫,这也是我国首次批准火龙果用药登记,打破了火龙果“无药可用”的困局。
尽管如此,火龙果用药仍存在许多病虫害“无药可用”“无标可依”的问题,仅仅两个有效成分被登记远远不能满足整个产业防治病虫害的用药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其他的小宗作物存在同样问题。随着我国小宗作物种植迅速发展,面积不断增加,种植种类不断涌现,小宗作物“无登记农药可用”矛盾随之日益突出,加快小宗作物登记的呼声越来越高。
4月9日,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种植业管理司)发文称,根据《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和《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年)》有关要求,为指导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尚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特色小宗作物的临时用药措施,确保膳食风险可控,同时,降低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成本,调动农药企业的登记积极性,加快解决我国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无标可依”难题,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在组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和残留验证试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此《技术指南》对不同作物上农药使用成分、剂型、单次最高用量、使用次数,施药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中。待《技术指南》正式发布后,涉及到的上百种小宗作物将可有依据用药。
记者梳理发现,该《技术指南》共有条,其中涉及火龙果的共9条,分别涉及阿维菌素、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虫螨腈、代森锰锌、啶虫脒、螺螨酯、氯虫苯甲酰胺、四聚乙醛9种成分;剂型有乳油、水分散粒剂、悬浮剂、颗粒剂4种;除代森锰锌可使用3次,其余成分最多使用次数均为2次;除四聚乙醛施药方法为撒施外,其余成分均为喷雾施药;安全间隔期从7至21日不等。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igou365.net/xttz/10848.html